回到顶部

电子书来袭,传统出版何去何从

2013-08-05 18:5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查看评论

  从事媒体工作的李潭有阅读的爱好。她一般在了解图书的相关信息后,会检索电子资源下载电子书。“在网上,一分钟就能下载、阅读想看的书了。但是,如果是经典书籍,还是会购买纸质版本收藏。”李潭说。

  时下,阅读电子书已成为很多阅读爱好者的选择。据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累积用户规模达到11.82亿人次,其中电子图书的用户规模从2006年至2012年平稳增长。

  电子图书盛行,给传统图书出版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电子图书与传统图书出版业在争夺读者的同时,也让传统图书出版业久积的问题凸显了出来。

  出版需要外部力量的冲击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统计:2012年电子书的收入规模为31亿元,是2011年的4.43倍。“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阅读的流行,以及各种阅读客户端的开发和推广,无线市场的收入迅速增长,同时知名电商也加入电子图书B2C市场,所以电子书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中文在线内容中心总经理孙香娟说。

  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孙献涛觉得以上数据有些保守,数字出版、电子书,远比统计数据的份额要大。

  与电子图书欣欣向荣的境况形成反差的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公布的《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出版物发行单位数量较2011年减少4900余家,其中个体经营户减少4100余家。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肖东发认为,出版物发行单位的减少,除了数字出版的冲击外,还与国内的阅读环境有关系。“现在,国内公众的阅读率普遍偏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另外,现在很多人读书极为功利化,与应试、评职称、升迁相关的书籍才看。”

  孙献涛认为,出版物发行单位减少是业态的正常转变。“除了技术革命的因素外,还由于中国出版业发展的滞后,国内出版业的市场化程度和模式与国外有着很大差距,一旦面临调整和改变,就有点无所适从。但出版行业的发展需要外部力量的冲击。”

  新模式与老问题

  在国内出版发行单位出现大规模的倒闭之前,国外出版业就已进入“寒冬”。2011年,美国第二大传统图书零售商Borders关闭旗下399家店面,其一度被认为是美国最佳书店,巅峰时期销售额高达40亿美元。具体到国内出版业,电子图书对传统出版的冲击,体现在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内容生产等方面。孙献涛说:“网上有分章节阅读、分天阅读等模式,适应人性本身的需求。国外正在设计一种阅读互动软件,比如,你在阅读园艺类书籍的过程中,后台软件就会上网,然后测出你的方位、气候。如果你想要种植花卉,软件就可以根据你的阅读状况来量身定做你需要的园艺知识。”

[责任编辑:张晓荣]

热图推荐

WAP版|触屏版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