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大国兴衰》公正和平等——前全球化时代的信仰(2)
2012-06-12 15:04:54 来源:光明网-阅读频道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改革思潮风靡,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工会力量日渐强大。当时由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席卷美国。在反对因性别、种族和贫困导致的社会不公正运动的推动下,美国总统约翰逊推出了“伟大社会”的社会计划。这项计划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社会政策,缓和美国社会严重的不平等不公正现象。英国也进行了一系列教育和福利改革,旨在缓和社会不公正的现象。

    不仅政治社会思潮如此,“不平等”和“不公正”也是那一代主流学者们探究的主要议题。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相关理论,提倡国际和一国内部的“平等和公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主流特色之一就是在国际关系中追求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和公正;在一国内部追求各阶层间的公正。这种平等和公正,不是后来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推行的“过程平等”,它追求的是最后分配的相对公正(不是绝对公正)。这种相对公正是要在承认和接受不公正的前提下,营造一个让弱势群体和弱小国家都尽可能获得最大优惠的体制环境。

    这种追求公正的思潮反映在经济体制上就是政府干预,反映在国际经济秩序上是政府对资本流动的限制。总之,那是一个资本尤其是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限制的时代,是一个认为资本理当受到限制的时代;那是一个弱者联合在一起寻求社会公正的时代,是一个能理直气壮地寻求社会公正的时代;那是一个反对南北两极分化、反对旧有国际分工的时代,是一个能理直气壮反对南北分化、反对旧有国际分工的时代。

    平等和公正是写在那个时代许多国家旗帜上的主要原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平等和公正是历史的良心。

    然而,平等和公正这些抽象的价值,必须建立在具体的经济体制和国际经济体制上面。公平的体制要建立在体制的公平之上。

    所以,那个时代的主题是寻求并建立一种得以保障这种公平的世界体制,这是人类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几十年中探索的主要目标。这种通过体制而实现公平的思潮在80年代初期的《勃兰特报告》(Brandt Report)(1980年)中得到具体的体现。

    在信奉全球化自由贸易的今天,没有人记起曾经风靡一时的《勃兰特报告》。勃兰特是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报告》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个独立委员会的研究和政策报告。这份报告指出:“新世纪即将来临,伴随她的是新的文明”。它不无忧虑地问道:“我们能够开始为崭新的人类秩序打下基础,让人们和国家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关系吗?我们能够开始建立一个新世纪,在那个新世纪里分享公正、自由和和平将压倒一切吗?”《勃兰特报告》描写的是那个时代的主要议题。而且它进一步指出,南北间存在巨大的贫富悬殊,而这种贫富悬殊的原因是世界分工。北方因生产制造品而富,南方因生产原材料而贫。所以,它认为打破旧有的国际分工,打破北方对高端产业的垄断是消除南北差距的必要条件。

    《勃兰特报告》指出,打破旧有的国际分工是实现世界公平的必要条件,而全球化则认为加入这种国际分工是发展中国家走出贫困陷阱的必由之路。两个时代的差异就浓缩在这一点上。

    公平从来就是相对的和具体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公平的追求,是以限制资本为中心环节的。虽然当时对资本限制的方式和程度在不同体制下有不同的表现,在深度、广度和实质上都有差异,但是,那时候的历史共识是公平必须通过限制资本而实现。对资本自由的限制,是人类寻求公平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公平就是资本不能不受约束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公平就是对资本绝对自由的丛林法则的否认,一种从体制上的否认。所以,这种对公平的追求一开始就受到强烈的反对。公平和非公平的论战从而成了那段历史往事中最大一桩公案,一桩足以影响历史,而且影响了历史的公案。

    抽象的价值诉求比不上具体的体制诉求。追求公平必须通过建立体现公平的体制而实现,而去掉公平则必须通过拆毁体现公平的体制而实现,通过去掉限制资本自由的体制而实现。追求公平的人们要寻求实现公平的经济体制,而反对公平的人们则要寻求拆毁实现公平的体制,而这种体制之争最后集中在市场之争。这是了解那桩历史公案的钥匙。

[责任编辑:刘畅文化]

热图推荐

WAP版|触屏版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