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不做媒体的“提线木偶”(1)
2012-04-10 14:21:34 来源:光明网-读书频道   查看评论 进入文化论坛 手机看新闻

    我认为,上一章谈到的很多债务问题均源于我们的不满足以及我们摆脱这种不满情绪的需求。在下意识层次,很多人都会感到无助和不幸,并以逃避来抚平这种不安。于是,我们会求助于一杯酒、一支烟或是找几个人打几圈牌,或是干脆去赌场。或者,我们也可以到音像店去搜搜最新的电影,逛逛附近的大卖场。于是,当再次遭遇不满情绪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如法炮制。当我们一次次地重复相同的动作时,我们就会成瘾。我们会越来越依赖于这些外部刺激以缓解自己的不满情绪。

    那么,我们的社会为什么如此不满于现实,而不得不借助于外界资源去填补我们的欲望呢?

    我认为,这种不满足的主要来源就是宣传性媒体。

    作为一个社会,我们被各类信息洗过的大脑已经坚信不疑:我们已经不再健康。媒体用不计其数的谎言轰炸我们。它告诉我们,我们并不富裕,不够聪明,不够成功,不够苗条,也不够兴奋。它告诉我们的妙龄少女,只要不像林赛•罗韩、小甜甜布兰妮或是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就算不上美女。铺天盖地的广告让我们坚信,只要不买这种或那种除味剂、牙膏或者洗发香波,我们身上散发的气味就会令人作呕,我们的外表就会难看无比,我们就会全无魅力。

    媒体会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车不是梅赛德斯或是价值8 万美元的宝马(不管你是不是能买得起),我们的生活水平就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媒体让我们相信,如果我们还没有住进4 000 平方英尺、配有5 个卧室和游泳池的豪宅,我们就没有实现“美国梦”。媒体还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没有把异性话题随时挂在嘴边,就算不上有性欲。

    所有这一切都是错误的。它们只是广告的最终目的:它让我们对这些“美国梦”信以为真,激起我们的不满足欲望,这样,它们就可以把自己的解决方案推销给我们。但我们并非全无判断,每个人都有起起落落。我们都有不如意的时候,我们都有衣衫不整的时候,我们都要为了下一次晋升而拼命。在寻找工作之际,我们都会感到入不敷出。但是,这就是生活。

    媒体展示给我们的那些完美的生活和完美的人,不过是虚幻而已。这也是媒体用以勾起我们产生不满足情绪的手段。我们已经沉迷于这种虚幻的现实,我们甚至深信不疑:这些理想主义的幻影触手可及,只要实现这些理想,我们就不会再感到失意和不满。

    总体而言,媒体、特别是广告通过系统化方式诱使我们陷入电视节目设定的情景以及心理暗示,让我们的思维沉迷于理想化影像以及自我否定之中,这让我们深信:只有购买某样东西,我们才能满足于现实生活。

    于是,我们就会敞开腰包去购买新汽车、漂亮的衣服、减肥食品或是壮阳药物。只要是广告声称会让我们更快乐的东西,我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去购买。

    我们都希望自己更快乐,我们希望马上得到满足,我们需要马上摆脱不满足带来的折磨。于是,我们为了这瞬间的解脱而心甘情愿地掏出信用卡。

    但正是这瞬间的解脱让我们付出了沉重代价。根据美联储的报告,截至2010 年7 月,美国的总消费性负债(不包括抵押贷款)为24 189 亿美元,这相当于不管男女老少,每个美国人都要背负8 600 美元的债务。但并不是每个美国人都有工资可赚,这个所谓的“每个人”不仅包括你的祖母,还包括你妹妹的新生婴儿。

    与此同时,美联储的报告还告诉我们,随着人们不断偿还其周转性消费信贷,并开始动用手头现金购买食品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时,总债务规模在过去两年内已开始呈现持续性下降趋势。但我坚持认为,这种举债度日的行为模式源于总体经济形势的下滑以及人们对未来就业前途的顾虑,而不仅仅是美国人自我价值意识发生根本性变化,或者说美国人已经彻底撇弃了不满足的生活态度。我坚信,美国人对生活的不满足情绪依旧强大。

[责任编辑:刘畅文化]

热图推荐

WAP版|触屏版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