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康远明与两个历史人物
2012-03-22 14:52:08 来源:光明网-读书频道   查看评论 进入文化论坛 手机看新闻

    康远明第一次与沈小红约会那天,正患着轻度的流行性感冒。

    一早起来康远明就觉得头很沉,并且有些烦躁。他吃了点药,养会儿神,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个女的,穿着浅红色的蕾丝边衬衣。朝康远明笑着。

    康远明听介绍人讲过些沈小红的事情。其实也算不上什么事情,因为沈小红的事情,其实就是没有事情。年龄、家庭、阅历、爱好都是简单的,就是身材、相貌,也没有什么特点。沈小红唯一的特点,或许就是她身上那些蕾丝滚边的衣服。她穿着那种衣服,稍稍做出点姿态,看上去很单纯,很无辜,也很乖巧。

    康远明对着照片看了很久。

    康远明今年三十四岁。这个年龄的男人,大半已经成家了,变得很成熟。而那些暂时还没成家的,也多半因为其他的原因,同样变得很成熟。因此说,三十四岁几乎就是男人的花季。

    花季里的康远明见识过很多女人,漂亮的,风情的,深刻的。见得多了,就像吃撑了食,有点倒胃口。重要的还不是这个。康远明其实也是个苦出身,如果说沈小红的父亲是那个手提白毛巾的小跑堂,那么康远明的爸爸顶多就是厨房后面洗碗的。康远明小时候吃过很多苦,但他父母都死得很早,又断断续续搬过好几次家,与以前生活的联系被割断了。现场证据不足,人证物证都缺乏,所以好多人其实并不知道康远明远不明亮的童年生活。

    而现在的康远明看上去有多好呵。开家小公司,人家管他叫“康总”、“康总”,并且还有那么多女人,漂亮的,风情的,深刻的,她们围绕着他。他是花,开得正香。而且她们相信:他还会开得更香。

    从很不明亮的童年,直到看起来明亮灿烂的三十四岁,这其中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没有人知道。

    但有一点是清楚的。

    从小到大,康远明印象最深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历史书上的,叫刘邦。还有一个是外国人,大家叫他于连。

    康远明第一次看《红与黑》这本书时,刚好十八岁。那时的康远明在一家小单位打杂,穿戴很朴素,但收拾得相当干净。他跑上跑下干着杂活的时候,总是微微地低沉着头。生怕和人打照面似的,显得有些腼腆。所以说,当康远明在书里面看到,于连初次出场时也是个十八九岁的瘦弱青年,并且双颊绯红,两眼低垂时,难免就有些惊讶。等到再接着往下看,这种惊讶便愈发浓厚了。

    康远明觉得自己和于连挺像的。他被书里的这个人物深深打动了。

    康远明印象很深的还有书作者的一段话。书作者说想到写《红与黑》的时候,已经四十七岁,是个曾经沧海的人了。他说他并不想告诉人们怎样做。他只想说说他认为什么才是幸福。他把《红与黑》献给“少数幸福的人”。那么谁是少数幸福的人呢。他说:少数幸福的人,在一八一七年,在三十五岁以下的一部分人中,年金超过一百路易(两千法郎),但是要少于两万法郎。

    康远明觉得这段话很有意思。有意思,但是他并不赞同。或者说,他只赞同前半部分,那就是年收入必须超过某个数额。但后半部分康远明认为很矫情。

    倒是于连的形象,被康远明深藏在了心里。在一些黑暗的夜晚,他甚至还偷偷地掉过几次眼泪。于连,一个孱弱腼碘的平民青年,只靠着自己的聪明与坚忍,在一个等级极度森严的社会里奋斗。他也虚伪,也作假,也有违心之举,但康远明觉得,只有自己才是真正能懂得于连内心的──

    这个最终上了断头台的“汝拉山区的穷乡下人”。

[责任编辑:刘畅文化]

热图推荐

WAP版|触屏版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