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第七章 流放边陲
2012-01-12 11:07:08 来源:光明网-读书频道   查看评论 进入文化论坛 手机看新闻

    1955年4月3日晚,潘汉年在北京饭店秘密被捕。很快,一直与潘汉年密切合作的夏衍也受到了审查,时间长达一个月。潘汉年去了哪里?夏衍为什么遭受审查?……一些猜测、议论在小范围内悄悄泛滥开来,直到7月1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正下方登出了这样一则消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上海各界人民拥护逮捕反革命分子潘汉年 胡风

    据新华社上海18日电:上海市各界人民得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把反革命分子潘汉年、胡风逮捕审判的消息以后,都表示热烈拥护,一致要求严厉惩办这些反革命分子。

    上海市许多机关、团体、工厂的工作人员和工人们,在获得消息的当天,分别集会座谈或打电话给报社,要求严办潘汉年、胡风这两个反革命分子。正在参加中共黄浦区委员会和提篮桥区委员会举行的扩大会议的共产党员们,对曾骗取中共上海市委员会第三书记和上海市副市长等重要职务的、钻进党内的反革命分子潘汉年,表示极大的愤怒。他们说:反革命分子潘汉年的揭露,进一步清醒了我们的头脑,我们要行动起来,投入肃清一切反革命分子的斗争。国营上海机床厂许多职工、劳动模范都热烈拥护把反革命分子潘汉年、胡风逮捕审判。

    虽然已经有过一些不好的猜想,这则消息依然让“二流堂”的旧友们震惊。在郁风珍藏的一张广州革命时期《救亡日报》的同仁合影上,潘汉年、夏衍的身影历历在目。在上海、重庆、香港等地,在为救亡进行的各种文化工作中,潘汉年都是黄苗子等人熟悉、信赖并且尊敬的朋友。而今,风云突变,一切都似乎变得不确定起来。

    唐瑜在文章中写道:

    从早晨看到报上逮捕‘反革命分子’潘汉年的新闻之后,耳朵里一直在嗡嗡地轰响,脑里混沌一片,眼前却是一团灰蒙蒙。我想我必须提早回家;我是早已熟读文件,经过多次的谈话;我早就应该有对这个“反革命分子”满怀愤恨的心情了……

    回到家,我瘫倒在沙发上,一闭上眼,报上那一行行的字都在跳跃。中午过后,我听到铁门轻轻地推开了,一个啜泣的声音由远而近。走进屋,她张大泪眼,瞪视着我,冲上前,扑倒在沙发上,放开嗓门痛哭。哭也许能使人得到某种解脱,我没有劝止妻,条件反射,我也淌下了泪。(《哀思和忆念——潘汉年、董慧二三事》)

    在这年达到高潮的“胡风案”,究其始末,应该追溯到好几年以前。1948年,在河北正定召开的鲁迅逝世纪念会上,诗人艾青不点名地批评了胡风的文章风格;1951年,一些人写信给《文艺报》编辑部,要求再次批评胡风的文艺思想;1952年初,这些信件被陆续刊登在了《<文艺报>通讯员内部通报》上,“胡风案”渐渐浮出水面,且愈演愈烈。

    1955年5月,在毛泽东的指示下,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公安部共同组成“胡风反革命集团专案小组”,开始在全国各地调查胡风等人的历史情况,搜集相关反动材料;5月16日,胡风被捕,并且在隔离三个月后被捕入狱。在1955年至1956年间,因为“胡风案”,全国有2100多人遭清查,92人被捕,62人被隔离,73人被停职反省。

    黄苗子也受到了审查,事情缘于一次口误。一次,在办公的休息时间,黄苗子向几位年轻人提到了一条小道消息:据说,胡风目前还在杭州游西湖。很快,有人将“小报告”打到了外贸部,随后,在外贸部礼堂召开的反胡风动员大会上,某位副部长指出:“到现在,我们部里居然有人公然给胡风涂脂抹粉,说他还舒舒服服游西湖。”会后,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便宣布对黄苗子进行隔离审查。与此同时,“肃反”运动正全面展开,所有与旧政权有关的人都得接受审查;黄苗子曾在国民政府担任要职,与被捕不久的潘汉年也有过多次接触,这些因素,又让他的受审显得不那么偶然。

[责任编辑:商凝瑶]

热图推荐

WAP版|触屏版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