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山间客栈
2011-11-22 13:35:27 来源:光明网-读书频道   查看评论 进入文化论坛 手机看新闻

    拉格地处雪山大峡谷下,只有两家客栈,四五栋小木屋,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信号。

    一些先到的驴友早已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围坐在屋外谈天说地,见我们到了,还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在这条路上,无论来自哪里,无论是否相识,大家都抛开了在城市里的那份矜持,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进墨脱,而踏上这条路,也算得上是志同道合,甚至在路上相遇也会彼此鼓劲。只是,和尚似乎不太喜欢和人打交道。早到的他正坐在柴火堆旁边烤鞋子,不但没有和我们打招呼,甚至脸上也没有一点表情。

    两个其他队伍的驴友坐在长椅上和门巴族背夫攀谈。我认出他们是中午在多雄拉山山口上遇到的驴友,他们也认出了我,便彼此点头致意。他们身旁的桌子上放着笔记本电脑,里面正播放着动画片,几个门巴族孩子挤在一起,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乐得嘴都合不拢了。我不禁对这两位老兄心生佩服,竟然背着电脑翻山越岭,穿越原始密林。

    我就压根想不到,也没那个体力。再看那些孩子们,个头都是小小的,又黑又瘦,卷卷的头发,大大的眼睛,目光中透着纯真,咯咯的笑声不断传开,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声音,童年就是这样,纯真无邪,无忧无虑。想想自己的童年,玩着超级玛丽、挤在大布幕后面看逃票的电影、下课时和小伙伴丢沙包、跳皮筋……想来那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也许那种快乐再也找不回来了。拿出随身小包里装着的用来补充体力的巧克力,分给这些孩子,他们很羞涩,不敢伸手去接,眼睛里却透着渴望。我笑了笑,硬是一一塞进了他们的小手里。

    在整个通往墨脱的路上,所有的客栈都会专门设置一个供过往背夫和徒步者烤鞋和衣服的烤房。墨脱路上的潮湿,我们算是真正见识到了。在后来的那几天里,烤鞋和衣服成了我们每晚必做的事情。

    客栈里还设了一个小卖部,里面摆着为数不多的几种饮料,地上随意堆放着几个被雨淋湿的四方形背包,大概是背夫刚送过来,还没有来得及摆上货架。

    和小卖部通过一个门槛相连的就是厅堂,同时也是饭厅和厨房,一个四方形的铁炉子立在中央,角落里放置着一个长方形木桌,陈旧不堪,油渍斑斑点点,上面倒扣一堆大碗,碗的边沿大多已经掉瓷,碟子的裂缝清晰可见。变了形的砧板上堆放着鸡蛋、西红柿、白菜、青椒和肉块,外加十来把龙须面。食材不多,看起来也不是很新鲜。而且价格贵得吓人,如果在这里吃饭,素的要二三十元,只要菜里加点肉,基本上就得三四十元。不过,想想这些食材运进来的不易,贵一点也在情理之中了。好在我们早有准备,在拉萨时就买了徒步几天的干粮:方便面、粉丝、豆腐干、火腿等等。

    走了一天的路,又是雾气,又是雨雪,身上早已粘腻腻的,便想着赶紧洗干净。这里的客栈依旧不能洗澡,只能简单洗漱。厅堂放着五个盆子,分不清到底哪个是洗脚的,哪个是洗脸的,询问老板,他很为难地说自己也不知道,来往的人都是乱用的。对比后觉得搪瓷盆看起来比塑料盆干净些,也顾不得那么多,就拿起来用了。

    打来水蹲在屋檐下洗脸,水盆里的清水瞬间变得浑浊、油腻,可能是涂抹的防晒乳太厚的缘故。 立起身时才注意到外面挂着许多小小的横幅,“户外网”、“中国旅游网”、 “多背一公斤”……都是一些比较知名的网站。木墙上也密密麻麻写满了驴友们的留言和签名。

    拉格的客栈都没有顶棚,上面包裹着彩条塑料布,房间里唯一的摆设就是木板床,房间之间也没有墙,只是在中间用塑料布间隔成了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背夫住的地方则是一整排窄小的床铺,没有分隔。

    想着要去换一身干爽衣服,却怎么也找不到我的背包。大家已经各自拿了背包去换衣服了,老板娘也已经开始煮饭。

    老板娘就是我雇的背夫,按理说,我的包早就到了呀。正准备去问老板娘,就听见屋外一阵吵闹声,马儿的脖铃声和嘶鸣声传入耳朵,接着便挤进了好几位赶马的背夫,大声地说着他们的方言,窄小的店里一下子变得嘈杂而拥挤。他们从马背上卸下了一些背包和行李,还有一些日用物资,全部堆到了对面放杂物的小木棚里。我的背包竟然也在其中,而且已经湿透了,上面沾满了马粪,一只肩带也已经断掉,完全不能再背了。背夫背行李都是捆绑在肩头的,如果说湿透可以理解,怎么会沾满污泥和马粪?气愤夹杂着徒步困乏后的郁闷,一下子从脚底涌上我全身。

    怒气冲冲地去质问老板娘,她只是红着脸不停地道歉,周围围了一大群人都在盯着我们,看着老板娘无助的眼神,我也有一些于心不忍了,也许我是有一些咄咄逼人了,可是就是无法接受背包变成这样子。

[责任编辑:商凝瑶]

热图推荐

WAP版|触屏版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