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中国盲人读物出版现状调查:“书荒”仍然存在

2016-04-19 09: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有话说
2016-04-19 09:18:47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责任编辑:张晓荣

中国盲人读物出版现状调查:“书荒”仍然存在

  中国盲文图书馆的盲文科技与医学阅览区

  中新网北京4月19日电(上官云)对于很多人来说,阅读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手机等移动设备兴起后,阅读更是变得无处不在。然而,对于盲人来说,他们的阅读却要通过“听”与“触摸”来实现。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接连走访中国盲人出版社、中国盲文图书馆等地,了解盲人的“阅读世界”。中国盲文出版社副总编辑沃淑萍表示,国家对盲文读物出版给予大力支持,但是“书荒仍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作成本高、印刷效率远低于普通出版物”。

  盲文出版:教材教辅、医药保健为重点方向

  提到中国盲文出版社,可能大多数人对其知之甚少。实际上,它成立于1953年,是全国唯一为盲人提供文化服务的出版机构,也是全国盲人文化资源的一个中心。根据盲人读者群的不同阅读需求,其出版类别也与其他出版社有所不同。

  “我们的盲文图书出版主要包括教材教辅、彩色明盲对照儿童读物、音乐曲谱、期刊等等。”沃淑萍介绍,其中教材教辅、医药保健方面的盲文书是重点出版方向,“目前,盲人从事按摩人数比较多,另外钢琴调律、心理咨询等也是他们的工作方向,为了满足他们学习、考级需求,我们相应加大了这方面盲文书的出版力度”。

  如沃淑萍所说,2015年,中国盲文出版社精准出版1540种47万册3380万页印张的盲文书刊,出版大字版图书558种(新书532种,重印书26种),总印数348200册;同时,还为视障儿童提供500多种彩色明盲对照的少儿优秀图书,制作方式则有盲文喷点、粘贴盲文胶片以及加订盲文书页等,丰富了盲童的阅读世界。

  相较于其他出版物,盲文书的出版工序比较繁琐。编辑小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负责的是前期编辑工作,“把书中一些不适合做盲文的内容删掉或进行标注,之后就开始直接录入了”。

  摆放在中国盲文图书馆阅览室内的一些辅助阅读设备

  “如果盲文发稿时有电子文件,专业软件会将之转化为盲文;如果没有电子文件,技术编辑需要一字一字将盲文录入电脑。随后还有校对、印刷等一系列环节。”沃淑萍说,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盲文出版社平均一年出版约1200个盲文图书品种,“国内盲文书出版起步稍晚,我们这算是在弥补‘欠账’吧”。

  盲人世界:靠“听”与触摸丰富阅读生活

  经过努力,虽然盲文读物的出版数量及质量均有较大提升,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盲人读者对阅读的需求。据中国盲协主席李伟洪介绍,目前中国盲人的概况如下:有单项视力残疾人1263万,另外还有468万兼有其他残疾的视力残疾人,合计超过1731万人,“我们盲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盲文图书馆也有一些文化活动”。

  李伟洪口中提到的“盲文图书馆”,其新馆于2011年开馆运营。馆内设有典藏借阅区、教育培训区等不同空间。除了提供盲文图书借阅、放映无障碍电影之外,还会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和文化活动。中国盲文图书馆工作人员小张说,盲人读者的阅读,就是通过“听”和“触摸”来实现的。

  “盲人出行不便,平时过来看书的人不太多。如果图书馆组织一些文化沙龙之类的活动,盲人读者可能还会多一些。”盲文图书馆工作人员小孙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

  针对小孙提到的情况,沃淑萍说,为了尽量缩小盲人读者与明眼人之间在阅读量上的差距,中国盲文出版社开始研发信息化辅助阅读产品,自主录制一些满足盲人需求的有声读物,“除了加强有声读物制作外,我们还研发了各类辅助阅读设备,比如听书郎听书设备,可以将文档直接转化为声音文件,既便于存放,又满足盲人‘移动阅读’的需求”。

  “经过协调,我们还在各省图书馆建立了分馆,地市级图书馆建立支馆,形成一个服务网络。同时与各分馆签订借阅协议,采取循环借阅的方式,让盲文读物‘流动’起来。”沃淑萍笑着说。

  “书荒”仍存:盲文书制作成本高 印刷效率低于普通出版物

  尽管中国盲文出版社做了很多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盲文“书荒”的情况,但这个现象仍然存在。沃淑萍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本高”。

  “这都是无须论证的问题。”沃淑萍以《红楼梦》为例,“咱们通常说的32开全套《红楼梦》印刷出来一般是4本,但要做成盲文书的话就是25本,摞起来有半人多高”。

  中国盲文出版社的编辑在工作

  按照沃淑萍介绍,以普通排版方式来说,普通出版物一面约为七八百个汉字,但要制作成盲文书,在专用纸张上,一面也就能排310个字,“再加上印制盲文点等工艺的影响,一本五六十页的盲文书就非常厚重了”。

  同时,盲文书的印制效率也远远低于普通出版物,原因在于印制工艺、校对过程的繁琐、耗时。沃淑萍说,为了保证盲文书质量,在后期编辑过程中,会采取“三校一通读”的方式,即在三次校对之后,再由专门的盲文专家通读书稿全文。

  “由于盲文书的特殊性,每个校对环节都是由一位明眼人和一位盲人共同完成的,这样人工成本就增加了一倍。工作人员的人数就那么多,生产能力没办法无限制扩大”。”沃淑萍有些无奈地说,等到了印刷环节,同样因为盲文印刷的条件限制,即便采用速度较快的轮转印刷作业的方式,印刷速度仍然是较慢的。

  “信息时代来了,盲文‘书荒’问题并没有解决。当然,这个问题在其他国家同样存在。”沃淑萍说,虽然盲文书出版不受版权限制,但相关有声读物和大字本印刷却需要考虑著作权问题,“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希望能给视力障碍读者提供更多便利服务”。(完)

[责任编辑:张晓荣]

热图推荐

WAP版|触屏版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