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面纱后的耶路撒冷
2015-04-22 10:31 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  我有话说

面纱后的耶路撒冷

书名:耶路撒冷三千年

作者:[英]西蒙•蒙蒂菲奥里著,张倩红、马丹静译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夏欣

  不少中国人对耶路撒冷的印象,就是此起彼伏的战火和络绎不绝的朝圣者。对它的历史、特别是它曾作为西方人眼中“世界历史中心的历史”,一般知之不多。

  《耶路撒冷三千年》这本近700页的精装书向我们徐徐展开了一部带有声光电效果的洋洋历史长卷,声色犬马,荡气回肠,许多事件和人物闻所未闻,即使以为还熟悉的大卫、耶稣、十字军和阿以冲突也不像知道的那样。

  书中按照时间线索,呈现耶路撒冷这座千年古城是怎样从族群、宗教、战争、艺术、文明冲突、王朝更迭交织的三千年走过来、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作者的独特,在于他在驾驭这个庞大题材的时候,能够将宏观和微观如此搭建,并让它有趣传神。

  作者不光写出了今天耶路撒冷的敏感和不它确定性,与其三大宗教圣地、两个民族首都的多元的历史关联,还从国王到平民,描写了那么男男女女的命运和家族兴衰。这似乎不大合乎正统史学研究的常规。但像作者说的,但相对于这座古城,这是“展示复杂的、意想不到的真相”最好方法了。而那些“非正史”的微观,恰好把读者带入耶路撒冷的正史,并且让它如此生动。

  还有一点,宗教经典和遗迹、传说对耶路撒冷的历史影响是无法忽略和偏视的。作者并不认为自己有资格判定三大宗教的神迹和经典的真实性,但他认为在“真相远不如神话重要的耶路撒冷”,传说也有着与真相一样的历史力量。他想展示这座城市的复杂连续和“共存性”,我认为这一点也值得尊重,而不能成为质疑此书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的理由。

  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是犹太人,60后,剑桥博士。他“感到自己一生都在为写这部书做准备”。尽管书中也有不少“也许”“应该”“可能”这样的说法,但他设定“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学术专家阅读核实”的程序,让论据经得住推敲;也尽可能保持了史学家客观中立的态度。并且,他在前言中老老实实提示读者,留心“每一个句子背后隐含着的庞大的、不断变化的文献”。

  推荐这本书并不是因为它“被翻译成35种语言,畅销多个国家,获奖无数”,而是因为耶路撒冷值得我们了解,又尤其适合非三大教派宗教信仰、对其缺乏了解的人。读者可通过阅读来咀嚼西方文化在多元文明碰撞中发展演化的过程,观赏到人类文化的一个璀璨的侧面。加上作者在在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一点上功课太好,是不折不扣的叙事高手,把古城的悠悠三千年描绘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说白了,很适合中国人读,除了那些又长又难记的人名地名。

  好译著看的是上乘的翻译水准。正是张倩红、马丹静这两位译者的才学和慧心,让我们相信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耶路撒冷。

 

[责任编辑:张晓荣]

WAP版|触屏版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